位置: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时尚艺术本科 / 新闻和活动

第一届上海中东学论坛在上外举行

主题为“区域国别研究视角下的中国与中东关系”的第一届上海中东学论坛于6月10日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本届论坛由上外中东研究所、中国中东学会、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社科院西亚北非研究中心、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和上海大学土耳其研究中心联合主办,论坛。来自外交部、高校、科研机构、媒体、企业的100余名专家学者、外交官、媒体人士和企业代表出席。

上外副校长冯庆华致辞指出,当前中东局势复杂多变,中东国家内部权力结构、地区格局和大国中东政策面临深刻变化,有许多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有待深入研究,从“区域国别研究”的视角探讨中国与中东关系,对深入认识中东地区形势以及中国更好地在中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参与中东治理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中国中东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所长杨光指出,当前中国的中东研究队伍正在逐渐壮大,几乎涵盖哲学社会科学的所有学科,中国的中东研究需要在夯实基础研究和对策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适应新形势下学科发展需求的研究理论与方法。

外交部中阿合作论坛事务大使、中国前驻沙特大使李成文致辞期待中国中东学界为实现中国与中东国家发展战略的对接和中国中东外交的实践等提供更多智力支持。

中国前中东问题特使、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吴思科就“一带一路”视角下的中国与中东合作发表演讲指出,共同的发展诉求、产业结构的互补性、良好的政策沟通为中国与中东国家开展良好合作奠定了基础。

中国前驻卡塔尔大使高有祯在演讲中通过对近期卡塔尔断交事件的分析,强调国别研究对理解重大突发事件和研判事件趋势的重要意义,指出中国和卡塔尔关系基于相互尊重的立场,一直以来发展良好,两国都具有扩大合作的需求和条件。

外交部中阿合作论坛事务大使、中国前驻沙特大使李成文在主旨演讲中分析了“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战略合作的新内涵,具体体现在“合作共赢和发展是根本出路”的理念传播、发展模式的互鉴、互通的需求互补三个方面,指出实现发展战略对接、深化务实合作、创新合作模式、夯实民间交往是未来中阿开展战略合作的重点方向。李成文认为,本届上海中东学论坛的举行是中国中东学发展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将对建设中国的中东学、丰富中阿关系内涵发挥积极作用。

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王铁铮在主旨演讲中总结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中东国别史研究的发展历程和理论创新,提出未来中东研究需要注重中东国别史研究的全面性、地区主要国家和重大事件的专题研究、中东区域的综合与比较研究。

云南大学教授、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肖宪在主旨演讲中从能源、经贸、教育和人文交流等角度介绍了沙特与中国关系的历史、现状及趋势,强调中沙之间没有历史矛盾和冲突,中沙关系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第三方。

北外阿拉伯学院教授、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张宏在主旨演讲中从军事、外交、经贸、文化和教育等角度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和埃及关系的发展及演变。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李伟建在主旨演讲中阐述了“一带一路”与中国在中东地区的话语构建问题,指出前中国在中东地区推进“一带一路”时需要改变观念、创新思路,直面地区新老问题,同时要注重从话语层面将“一带一路”从学者精英的认知转化为整个社会的共识。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所长助理、国际关系室主任王林聪在主旨演讲中指出,中东国家转型的特点主要体现为社会转型和民族、国家相互交织,转型不平衡,转型目标模糊和具有不确定性;中东国家转型的困境体现在转型的内外动力不足,社会整合总体上不成功。

本届论坛设四个分论坛,80余名专家学者在分论坛就相关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上外党委书记姜锋致辞指出,提升区域国别人才培养水平,深化区域国别科研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区域国别研究与教学的体制机制,已成为上外落实“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上外中东研究所在区域国别研究方面具有较雄厚的传统优势,近年来正呈现出领域研究与区域国别研究并重、学术研究与政策研究并举、传统平台与新平台并行发展的良好发展势头。 本届论坛发布了《中东区域与国别年度报告(2016~2017)》。


学校地址
上海外国语大学留学预科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东体育会路390号

合作院校查看更多
上海外国语大学留学预科学校